一番抓狂后。+x,s,a+n?y*e?w?u`._c¢o\m*
顾安拿起梳子,开始一点一点梳理杂乱的头发。
镜中映出阿尔弗雷德倚在门扉上的身影:
顾安抬眼看向镜子中的阿尔弗雷德,抿了抿嘴,开口道:
“阿尔,哈里森家里是……”
阿尔弗雷德“嗯”了一声,语调沉稳:
“甘比诺家族。”
他的目光透过镜子与顾安的对上:
“纽约五大黑手党家族之一。”
他微微一顿,接着说道:
“20世纪通过赌博、高利贷、公会控制、器械……起家。”
-
梳齿在发梢处微微一顿,顾安转身看向阿尔弗雷德:
“现在呢?”
“现在?”
阿尔弗雷德低头转了转左手腕,随后抬眸,弯了弯嘴角:
“现在,甘比诺家族的产业主要集中在餐饮与房地产领域。”
顿了顿,他微微眯眼:
“同时,在警局、工会、地方法院......也有很高的话语权。”
顾安:“那…”
阿尔弗雷德耸耸肩:
“至于别的,至少和哈里森这一支没有关联。”
顾安:“……”
哈里森的背景真的被证实后,顾安一时间也感觉有些复杂。
有些不适,但又觉得自己也没有立场去指责。¨c¨m/s^x′s′.¢n_e*t~
要知道,他也正在用非法的手段去解决问题。
(再加上,哈里森家似乎已经洗白了。)
-
过了会儿。
顾安皱了皱眉,脸上露出些许纠结:
“阿尔,…你为什么一定要我向哈里森寻求帮助?”
“我们也可以找中间人的,不是吗?”
从内心深处来说,
顾安其实不太愿意随意麻烦别人,特别是刚认识不久的哈里森。
-
对顾安的疑问,
阿尔弗雷德嘴角上扬,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约书亚,你知道想要与人快速地建立关系,应该怎么做吗?”
也不等顾安回答,他就放轻语调回答道:
“是恰到好处的麻烦。”
随即,他的神色变得认真,语气也更加直白:
“约书亚,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是你帮我,我帮你,逐步积累起来的。”
“你的事情对哈里森来说只是随手的一个小忙。”
“但当你欠下这个小人情时,就意味着你们的交际有了后续。”
-
顾安下意识地眨了眨眼,看向阿尔弗雷德时的神情颇为纠结。
阿尔弗雷德挑眉:“有问题?”
顾安迟疑地点了下头,嘴唇微微动了动,又不知道该怎么说。)我,的!+*书±£城?§1 ?首_发a
阿尔弗雷德说的,和顾安以往的认知有点不太一样。
中国的孩子似乎从小被教导独立,能不麻烦别人的事情就不要去麻烦。
-
阿尔弗雷德似乎看穿了顾安的心思,轻笑一声:
“约书亚,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富兰克林效应’,听说过吗?”
顾安茫然地摇头。
阿尔弗雷德嘴角微微上扬,开始讲述起来。
——————————
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美国100美元钞票上的的头像人物。
“富兰克林效应”这个心理学现象就是以他命名的。
1736年,富兰克林担任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秘书一职。
他很想获得一位议员的支持。
很遗憾的是,无论怎么示好,对方都无动于衷。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富兰克林得知这位议员收藏了一本罕见的书。
他当即写了一封信,请这位议员帮个“小忙”,他希望能借阅这本书。
无关政治,这位议员同意帮这个“小忙”。
之后,富兰克林在还书时,附上了一封真挚的感谢信。
神奇的一幕来了。
在下一次的国会会议时,这位议员竟然主动与富兰克林交谈。
以此为契机,两人之后甚至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
他们的友谊延续了一生。
-
后来,
人们将富兰克林的这个策略称为“富兰克林效应”。
正如本杰明·富兰克林自己所言:
“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