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痴 > 三国 > 第165章完结

第165章完结

“……丞相!”

郭嘉待曹操脸上的愠色稍减后,平静地说道:“我想把那小孩子都知道的事再说一遍。?鸿?特,小^说¨罔¨ ·蕪?错?内+容-从过去汉高祖征服项羽的事例来看,高祖绝不比项羽强大。从强势上来说,项羽要远在高祖之上。尽管如此,他最后还是被高祖所灭。其败亡的根本原因就是迷信武力,轻视智谋。所以说,高祖的隐忍也是取得最后胜利的法宝。”

“你说得有道理。”

“像我这样的人批评丞相,该当死罪。但如果让我斗胆陈述己见的话,我敢说袁绍与丞相相比,丞相有十胜之长,袁绍有十败之短。”

于是郭嘉开始屈指历数两者的长短。

其一,袁绍不懂时势,其思想与其说是保守,毋宁说是倒行逆施。丞相顺应时代形势的发展,富有革新的生气。

其二,袁绍讲究繁文缛礼,推崇权势的各种礼仪。丞相提倡自然、速效、亲民。

其三,袁绍片面认为宽大就是仁政,所以百姓对宽大抱着轻侮的态度。_E¨Z·暁-税*王\ ¨埂`欣~蕞!全_丞相处事严谨,赏罚分明,百姓虽然心怀畏惧,但也非常欢迎丞相的严谨作风。

其四,袁绍表面上张狂,其实内心非常怯懦,且待人多疑,过于重用至亲。丞相处事简约,待人不分亲疏,富有敏锐的洞察力,因此用人不疑。

其五,袁绍善于谋划,但没有决断,经常困惑。而丞相慎谋善断。

其六,袁绍出身于名门,喜好名士的虚名。丞相喜爱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够了!”曹操笑着连连摆手,“要是你只让我听到自己身上那么多的优点,我怕自己也会变成袁绍的。”

那天夜晚,曹操一人独坐。

向左还是向右,多年的悬疑迫在眉睫,亟待解决。曹操在心中反复掂量着。面对袁绍这个巨大的势力存在,他不得不集中精力深入思考。此时确实难以入眠。

“光担心是不够的。”一个声音从心底冒出来。

但是,很快从旁边又冒出另一个声音:“再不能受他欺侮了。”

这时,他想起刚才郭嘉屈指计数地把他和袁绍进行对比的话来:“丞相有十胜,袁绍有十败。¨我!的·书\城/ .埂/新¨最^哙~”

其实,不仅郭嘉有此见解,他自己也充满着“我远在他人之上”的自信,但单凭这点优势,要想将对手整个吃掉是不可能的。

在袁氏一门中,虽有淮南袁术那样的奸人,但因为只有大族才能培养贤才,所以也出现了不少计谋奇才和智勇双全的良臣。

而且,不管怎样,袁绍出身于名门望族,祖辈累世为官,堪称国之元老。曹操是宦官的后代,且父亲很早就退归乡里,曹操小时候不过是个村里出名的顽劣少年而已。汉朝定都洛阳时,袁绍在将军府担任要职,曹操还是个巡城的警吏。

袁绍因风云激荡而退,曹操趁风云兴起而功成名就。但出身名门的袁绍即使退隐,仍然深受保守派的支持,而对于新贵曹操而言,他除了忠诚的心腹部下之外,得到的却是外界的嫉妒和反感。

天下还有不少人对曹操现在的地位颇多微词。有人私底下诽谤他是“自私自利的丞相”——人们即使畏惧他的武力,在心中仍不服他的威望。

对于人们心中的这种微妙想法,曹操并不在意。他是为自己在建功立业上做得不够而感到不安。

他深知,通过武力可以征服敌人,但通过武力是得不到德望的。

这时,他突然转出一个念头:“我和袁绍之间一旦发生了冲突会有怎样的后果?”

但细细一想,又觉得存在不少问题。

现在,从地理上讲:以许都为中心,西有荆州、襄阳的刘表和张绣,东有袁术,北有袁绍,曹军几乎陷入四面环敌的境地,没有一个方向能够安心无虞。

曹操进一步细想:“如果在这四面环敌的包围中趴着不动,自己只能维持着丞相的虚名,最后仅落得窒息而亡的结局。而自己现在的高位是在风云激荡中产生的,人生的目标就是要让整个天下完全威服于自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要时刻保持生气勃勃的跃进状态,一刻也不能懈怠。必须不断进攻,打破敌军的,四面封锁。对于任何旧的障碍,绝不能因疏忽而轻易放过。”

想到此,曹操的意志更加坚定,一个重大的决断逐渐在心中形成。

“是的,打破敌军的封锁一定会伴随着风险。——袁绍这个混蛋!一切旧的事物必然被新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