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玄德静静想了片刻,问吕范:“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周瑜的提议?抑或是吴侯的意思?”
“兹事体大,倘若没有吴侯的旨意,我吕某安敢造次,仅凭一己之念前来向皇叔提起这件事情?万一皇叔一口回绝的话,岂不是坏了我家公主的名声?故才命我来先探探皇叔的意思呀。·搜*嗖·小/说?王′ ·勉¢沸-悦/渎!”
“原来如此……这可是求之不得的良缘。不过,刘玄德虽自诩是男子汉大丈夫,可毕竟年近五十,你也看到了,已是须发皆白呀。而我闻听吴侯之妹正值妙龄,若嫁与我是不是太委屈了?”
“不,不!”
吕范猛摇手说道:“这可不是数字的问题,可以年龄差距大小相嫌,此乃婚姻嫁娶呀!况且这也关乎两国之间的和平哩。事实上,吴侯对此事也非常重视,既要考虑到国太的想法,还得顾及公主的心思,这可不是件简单草率的事情啊,当然这些都不需我在此细述了,只有请皇叔屈尊亲自赴东吴一趟,好成就此桩值得庆贺的美事,这也是公主本人的期望呀……说到这位公主,虽为一女子,却是女中豪杰,志比男子汉,平素即曾有豪语,‘若非天下之英雄我绝不嫁’!其胸襟从中已可见一斑。.g¨u`g_e?b.o?o·k?.,c_o?m.若是皇叔与公主结为夫妻,则正好合了古语那句:‘君子好逑’。故请皇叔务必亲往东吴走一趟,不知尊意如何?”
吕范不愧是杰出的使者,既有外交之才智,更具月老的生花之舌。
这日,孔明自始至终没有露面,而在藏身在隔壁屏风后面,听着主客之间的对话。他面前的案几上,摆放着占卜用的算木,正在起课问凶吉。
吕范返回驿馆,等候刘玄德的回音。
这天夜里,刘玄德召集孔明及诸位心腹将臣,就是否娶东吴公主以及前往东吴的凶险等进行畅所欲言的商议。
“臣以为此事主公务必允诺下来,且非去东吴不可。”
孔明直截了当地说。因为就在刘玄德与吕范对谈的当口,孔明已经就此占了一卦,结果是大吉大利。
“非但如此,主公还可将计就计,既叫吴侯之妹属主公,又可令荆州万无一失。~小¢税·宅~ ¨蕪!错~内!容/主公尽可放心应允,尽早去东吴举行仪式迎娶新夫人。”孔明更进一步解释说。
不料,其余将臣却异口同声地反对:“使不得!这摆明了是周瑜的计谋!”
“这岂不等于羊入虎口?”
众人议论百出,皆以为这样做太危险。
除了这些顾虑,刘玄德更加重视的则是好不容易有了荆州这块立身的地盘,正欲更进一步图谋大业,当此之时,无论如何必须避免与东吴发生正面冲突。
“一切尽在亮的掌握之中,各位放心,亮绝不会去做诸将所担忧的令主公陷入危境的蠢事!”
出于对孔明的深厚信赖,于是众人一齐表示:“既如此则再无异议。”
刘玄德仍稍显不安。孔明劝其宽心,并决定先派出答礼使者随吕范一同去东吴,暗中也是为了打探虚实。领受此项重任的是刘玄德的家臣孙乾。
隔了一段时日,孙乾自东吴返回,向刘玄德报告说:“吴侯一见到我,即面露失望之色,因为他热切期盼这桩姻缘玉成,还以为主公会与吕范一同赴吴哩。他还一再嘱咐我转告主公,‘若能缔结此桩好事,对促进两国和平可是无上的佽助,故请刘皇叔尽早赴吴结亲’。”
即便如此,刘玄德仍心存疑虑。而孔明这厢却已按部就班做起准备来,他命赵云为随员,跟随刘玄德一同赴东吴。他交给赵云三个锦囊,命其在遇棘手事情须做抉择时打开来看,便知该如何处置,并嘱咐赵云道,“带上此锦囊,便如同孔明与主公随行一般”。孔明绞尽脑汁苦苦想出来的妙计,都一一记在锦囊中。
建安十四年初冬,刘玄德、赵云以及麾下五百名随行兵士乘坐三艘华丽的快船,离开荆州,顺着千里长江悠悠南下。
船至东吴,赵云想起孔明临行前交予的锦囊,于是打开第一个锦囊,但见其中写着:先行拜访乔国老
说起乔国老,在东吴可是家喻户晓的名士,乃天下闻名的美女“二乔”之父,也就是连曹操都曾念念不忘的乔家二花的父亲。二乔中的姐姐大乔早先嫁给先代吴侯孙策为侧室,妹妹小乔如今则是周瑜的夫人,因为这层关系,他俨然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元老,他却并不恃此而骄,仍一如既往伉直笃信,故此被东吴上上下下尊为“乔国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