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大’、‘人大’者,选举时,动不动就‘一致通过’,‘全票当选’,街头群众欢,万岁之声不绝于耳。今昔相比,前者却颇有足多者。所以转型三峡中的水流,并不是永远向前的。它往往是进三丈,退两丈,而不停的打其漩涡,这也是避免不了的现象吧。未足深责也。
袁世凯毁弃‘天坛宪法’
袁公那时真正有兴趣的只是正位作大总统,他怕的且名不正,则言不顺也。一旦正位之后,他就不愿作茧自缚,受任何法律的约束了。在当时的国会中,既然是先选举,后制宪,如今既选举矣,则制宪就是顺理成章的了。所以他们其后还是努力研制一部详尽的宪法草案来,这便是近代中国宪法史中的第一部宪法草案,所谓‘天坛宪法’是也。可是此时的袁大总统,不管是天坛、地坛,对他都没有兴趣了。因此,这部‘天坛宪法’(全名是‘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虽经国会于民二(一九一三)十月三读通过,终成一张废纸。
其所以然者,便是在袁的心目中,这部新宪法对他的约束,远大于旧约法。他既然是旧约法还有效的期间选出的正式大总统,与其受新宪法的约束,倒不如把旧约法按己意‘增修’,以为过渡,迨其政权稳定了,再按己意‘制宪’不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