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痴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117章完结

第117章完结

74 《天工开物》

农业手工业技术的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是我国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3年)的代表作,初版于崇祯

十年(1637年),是作者任江西分宜教谕时(1634—1638年)撰写成的。-比·奇?中-蚊-枉? /蕪,错.内\容`

明代是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比较发达的阶段,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

代中期后,部分地区,不少行业中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农业中,耕地面积扩大,

作物品种得到改良和增加,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有了明显提

高。一些地区出现了专业化经营。明代手工业种类较多,且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尤其是

与国计民生关系较为密切的冶金、陶瓷、纺织等行业最为发达。明代商业和交通亦较发

达,一些巨商往往致富于数千里之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都有力地促进了科

学技术的发展。?秒/彰?踕-暁^说,惘! \首+发^徐光启(1562—1633年)《农政全书》、李时珍(1518—1593年)《本

草纲目》、徐弘祖(1586—1641年)《徐霞客游记》等长篇巨著,都是明代中期以后产

生出来的。明代科学著作大都具有承前启后、集历代之大成的特点:它们既总结了前人

的优秀成果,而在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上,却又有许多创新。

人们重视实践,许多学术观点都往往带有启蒙思想的气息。这样一个时代,自然要

在科学内容和学术思想上为《天工开物》的产生创造出更为优越的条件。

宋应星,字长庚,明南昌府奉新县北乡人。他出生在官宦之家,书香门第,自幼聪

慧过人。万历四十三年,时年28岁的宋应星便与其兄一起在江西乡试时同榜中举,一时

传为佳话。宋应星兴趣十分广泛,对农业、手工业生产都比较注意观察和研究。当科举

场中屡受挫折,以致“六上公车而不第”之后,他便幡然醒悟,一方面为官,一方面著

书立说起来。-x~i*a-o¨s?h_u·o?h¨u′n*.\c*o!m?遂成为一名科学上的巨人。

《天工开物》一书原分作18卷,依次为:乃粒(五谷)、乃服(纺织)、彰施(染

色)、粹精(粮食加工)、作咸(制盐)、甘嗜(制糖)、陶埏(陶瓷)、冶铸(铸

造)、舟车(车船)、锤锻(锻造)、燔石(烧造)、膏液(油脂)、杀青(造纸)、

五金(冶金)、佳兵(兵器)、丹青(朱墨)、曲蘖(制麯)、珠玉。前面一些卷目都

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内容,这样一种排列次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

者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该书分量最大的是农业技术,其次是金属冶铸技术。宋应星

撰写此书的目的,一是要向人们系统地介绍农业、手工业的生产知识。他认为天覆地载,

物号数万,若每一种知识都要靠别人口授,或者亲自去观察,那是认识不了多少东西的,

故应向书本学习。二是强调生产知识之重要,批判那种轻视生产劳动,连枣梨之花都不

能分辨,而侈谈楚萍的错误倾向。

从内容上看,《天工开物》一书有几个特点:一是门类多,技术范围较广,包含了

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各主要部门。

我国是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曾有过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创造,但

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却无一部全面反映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书。《考工记》

一书的内容虽也比较丰富,但它反映的主要是先秦时期的百工技艺,有关农业生产技术

则涉及较少,《天工开物》则承上启下。二是既全面系统,又深入细致;既有一般性介

绍,又重点突出。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其均非其他古代技术专著可以比拟。三是重

视实践,以实带虚。全书以描写生产过程、介绍技术要点为主,绝少空发议论。间有议

论时,也是言简意骇,精辟之至。四是重视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