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痴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124章完结

第124章完结

78 《针灸甲乙经》

“洞明医术,遂成其妙”

《针灸甲乙经》是中国针灸学专著,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

经》,晋皇甫谧(215—282年)编撰于魏甘露四年(259年),共10卷,南北朝时期改

为12卷本。·鑫^捖·夲^鉮+颤? -勉¨肺·越*渎~该书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

书中之有关针灸学内容等分类合编而成。原书根据天干编次,内容主要论述医学之理论

和针灸之方法技术,故命名为《针灸甲乙经》。皇甫谧本是一位史学家,年近50岁时,

因患关节炎,加之耳聋,开始钻研针灸医术,学习上述三书,并将其中“事类相从,删

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而成书。人称其“习览经方,手不辍卷,遂尽其妙”,

或誉之为“晋朝高秀,洞明医术”。¢叁¢叭!看′书^旺/ ?庚+鑫,嶵^全`可知其因病习医针灸而成功者。

首先,《针灸甲乙经》在中国独具特色的针灸疗法的发展中,发挥了承先启后、继

往开来的重大作用。众所周知,在此期间,中医学典籍《素问》、《灵枢》等虽有关于

针灸学理论与技术的阐述,也有若干专门论述针灸经络的小册子,然而或已散落残佚,

或只散见而不成系统,《针灸甲乙经》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对针灸经络、腧穴、主

治等从理论到临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而成书的。该书在针灸理论上,除了

强调:“上工治未病”之病,即要求一位高明的针灸医生要学会运用针灸来达到保健预

防疾病之目的。他所指出的“中工刺未成”则是强调仅能做到疾病早期治疗者,也只能

算作一位比较好的针灸医生——中工。这表现了该书对预防疾病和提倡早期治疗的重视。

然后,他以“下工刺已衰,下工刺方袭”,将不能做到预见和早期诊断治疗的针灸医生

则一概称之为下工、下下工,视之为不合格的针灸医生。′r`a?x~s_w_.¢c!o-m,这一先进思想促成了中国历代

针灸医生的勤奋学习和为发展针灸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该书还对针灸用针之形状制

作、针灸之禁忌、针灸经络、孔穴部位之考订、针灸的临床适应症、针灸操作方法,以

及临床经验的总结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系统整理考订针灸穴位。该书对针灸穴位之名称、部位、取穴方法等,逐一进行考

订,并重新厘定孔穴之位置,同时增补了典籍未能收入的新穴,使全书定位孔穴达到

349个,其中双穴300个,单穴49个,比《内经》增加189个穴位,即全身共有针灸穴位

649个。在此之后穴位数虽每有增减,但该书为之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关于穴位的分布,

该书采取了分区记述的方法,如头部分正中,两侧再分五条线与脑后各有穴若干;面部、

耳部、颈部、肩部各有穴若干;胸、背、腰、腹部分之正中,两侧各线各有穴若干;四

肢部分三阳、三阴各有穴若干。虽然未完全按经络叙述穴位,但部位明确,相互关系清

楚,有利于学习和临床运用,该法为历代中外学者所沿用。

系统论述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一个至今尚未证实其客观存在的系统,但2000多年

来其理论学说一直指导着中医学、针灸学之诊断和临床治疗,并每获佳效。这一系统的

径路、走行方向、与穴位关系等在针灸学的发展上每有不同观点,《甲乙经》在晋以前

医学文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整理研究,对人体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十五络脉以及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等之内容、生理功能、循行路线、走行规律以及其发

病特点等作了传统理论的概括和比较系统的论述,成为后世对此学说研究论述的依据。

关于针灸疗法的适应症。哪些疾病适合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