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痴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痴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141章完结

第141章完结

行本中,以四库善本丛书馆借涵芬楼印昆山图书馆所藏稿本影印本为佳。*x-i,n_x¨s¨c+m,s^.¢c\o′m\

至于《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姐妹篇《肇域志》则是专述地理的,可谓明代地理总志,

因与《天下郡国利病书》关系十分密切,这里有必要作一些简要介绍。《肇域志》全书

不分卷,约200万字,其内容包含沿革、形势、城廓、山川、道路、驿递、街市、坊宅、

兵防、风俗、寺观、水利、陵墓、郊庙等项,有的府州还附有长篇的食货、官职资料,

可见内容十分丰富。这部书一大特点是收编了大量地名。它收集的地名不仅超过《寰宇

通志》、《大明一统志》,而且有的地区比《读史方舆纪要》还多。它除记载了各省府

州县著名山川古迹外,还收录了许多小山、支水、盐场、坑冶、镇市、渡口、巡检司和

课税司所在的小地名,有的地区甚至比专志以及《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所辑录的

小地名还多,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另外它与《天下郡国利病书》一样,也保存了大量

已经失传的明代方志资料和许多罕见的专志资料,这些珍贵资料可以作校勘其他古籍参

考。-兰,兰′闻,血^ -耕_歆¢嶵^快\此书在乾隆末年已佚京师、江西、四川、广西四部分,现有抄本很多种。近年谭其

骧主持以云南图书馆藏的抄本为底本,校订后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将是我国目

前国内最佳版本。

《天下郡国利病书》与《肇域志》因源出同一部资料,在拆分时比较粗疏,以致分

而未净。正如今人杨正泰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介绍中指出:《肇域志》虽偏重于地理,

但也杂有食货、兵防、水利等方面资料;《天下郡国利病书》虽偏重郡国利病,但也杂

有许多舆地记载。诸如沿革、山川、城池、古迹、市镇、风俗、屯垦、水利、赋役、漕

运、兵防、马政、盐政等门类,在两书中均有。分得不当的也屡见不鲜,有的州县沿革、

山川、城池等材料不在《肇域志》中,却收入了《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同样不少有关

国计民生的“论”、“说”、“文”、“集”却不载于《天下郡国利病书》,却收入了

《肇域志》中。~x?h·u/l_i-a\n,.+c/o′m_甚至论证同一问题的资料却被硬行拆开分置在各书中,最典型的是对曾

子籍贯考证,提出问题和罗列不同说法的材料在《肇域志》中,大量考证资料却留在

《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而考证后得出的结论却又放入他的另一部著作《山东肇域记》

中。所以对这两部书的资料,不能机械隔立对待,需要相互补充、相互参证,互得益彰。

88 《读史方舆纪要》

“千古绝作”,“海内奇书”

有清一代地理著作层出不穷,其中,清初顾祖禹独撰的《读史方舆纪要》颇受后世

称道,被誉为“千古绝作”、“海内奇书”。

顾祖禹,字瑞五,号景范,江苏无锡人,生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卒于清康熙

三十一年(1692年)。由于久居无锡城东宛溪,被学者称为宛溪先生。他自幼聪颖过人,

好学不倦,背诵经史如流水,且博览群书,尤好地理之学。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

入关,顾祖禹随父避居常熟虞山,长期躬耕授业,过着“子号于前,妇叹于室”的清贫

生活。虽如此,亦耻于追名逐利,走入仕途。相反,选择了以著书立说为手段,以图匡

复亡明的道路。秉承父亲遗命,立志著述《读史方舆纪要》,“盖将以为民族光复之

用”。自顺治十六年(1659年)始,他边教私塾,边开始《读史方舆纪要》的著述。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起兵,顾祖禹只身入闽,希望投靠耿精忠,借其力达

到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