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家报》以“从广阔天地到现代都市”为题,评价道:
近来,因为一部电视连续剧,一股后知青文艺热迅即挑起一个遥远的话题。知青,作为特定历史时期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已经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镌刻了太多的荒谬和悲怆。虽然昔日热血融化着幼稚的知识青年如今已人到中年,但关于他们的话题,以他们为主人公的文艺作品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电视剧《孽债》引起的热烈反响,以及以老三届为主题的音乐会、专题片、回忆录等文艺作品的不断涌现,我们发现又一次的“知青热潮”正在悄然涌动。当然,90年代的“知青热潮”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内容和品质。从内容上讲,上一次“知青热潮”是以文学为传播媒体的,《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等小说风靡一时,然后才有人琢磨着把它们改编为电视剧。十几年过后,再度的“知青热潮”却要靠电视这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体才能完成轰动效应的制造。还是那个写《蹉跎岁月》的叶辛,写出了《孽债》,小说出版并依此拍成电视剧,引起广泛关注,文学作品也由此变成印数几十万的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