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说这是一种真正的认同和归属感。!咸¨鱼+墈!书? +首~发^
在我们大多数人心目中,想到孩子这个词语,最先浮现在脑海里的词语是:可爱、天真、纯洁无暇、易受伤害……
这些特性的确是孩子所具有的,也的确被郭敬明在他的小说里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他的小说里,主人公都是孩子气的天使。
然而,在面对一些有关写作者的问题时,我们往往忘记:自己不是生活在小说里。
在现实中,孩子≠天使。
我们往往说,人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因为人身上同时存在着高尚和卑劣的天性。
这种特性也同样适用于"孩子"--"孩子"并不是一个幻想出来的、如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般抽象的完美概念,而是活生生的,幼年时期的"人"。
一个笨拙地剥着糖果外衣,在阳光底下开心地朝你笑的孩子,很容易让你想到天使。
然而如果你得知他拿着的糖果是抢夺自伙伴手里,那个被抢的孩子现在还在某个小角落里哭泣着的时候,你会不会重新审视那种天真的笑容,觉得里面透着某种邪恶呢?
因为天真所以无知,因为无知所以容易受到伤害,孩子的确让人爱怜。¢墈_书\屋* ·追`蕞,歆,章_結¨然而,如果你曾经有过一个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曾经当过父母,你就会知道,在一个孩子成长懂事之前,他会多少次因为天真所以无知,因为无知所以伤害到别人!
人出生时无知无识。纯洁善良并不是一种天赋。我们每个人生来并不具备任何美德。"善"之花不是经过母亲的子宫,而是经过儿时听过的童话、家人的温情呵护、父母的言行教导浇灌起来的。
郭曾在贴子中提到了自己的母亲,充满爱意和尊重。而同样作为一名儿子,笔者认为,若是某个人狂妄地以为自己天生纯洁善良如同天使,而非母亲多少年含辛茹苦地教导让你知道是非善恶,那无论你在口头上表达出多少爱意和尊重,都已经对母亲作出了巨大的亵渎之举。
然而遗憾的是"孩子们"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知道父母给了自己肉体,教了自己知识,他们不知道或者忘却了自己连灵魂都是由父母打造出第一层毛坯的。*零*点¨墈?书_ ^首?发¢因为这种狂妄,他们自然而然地认为"孩子"的状态就是尽善尽美的,而任何形式的"长大"都意味着堕落。
对这些孩子而言,成长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意味着一个人变得虚伪、狡诈和卑鄙;成长所意味着的智慧、稳固和负责,对他们来说不是闻所未闻,就是纯属虚构。
他们生活在自己幻想的纯洁善良里扮演天使,想像着自己生活在一个脏污的世界中,丝毫不认为自己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以为任何对自己的改变都只意味着堕落!
一个孩子拒绝长大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而一群孩子都拒绝长大则是可怕的。
郭敬明可以毫不介意脱口说出:"我不知道什么抄袭,那是你们大人的讲法。"那些与他想法相同,并且受了他鼓励的孩子,一样会在将来的某一天社会要他承担作为一个人必须承担的任何一项义务,或者要他遵守他必须遵守的任何一项准则时,说出"因为我是孩子,所以……"这样的话来。
真正的邪恶不是认识到邪恶以后无法抵抗作恶的诱惑,真正的邪恶是根本拒绝认识善恶,坚持以自我为中心的极度自私。这不是幼稚,是无耻。
从这点上来说,自私的孩子=魔鬼都并不为过。
那么,何以一个二十几岁的男人,还躲藏在"孩子"的防御盔甲里,逃避责任或社会规范所可能带来的任何压力,对"孩子般的纯洁"以外的一切品质没有丝毫兴趣呢?
原因是他天性恶劣吗?
显然不是。之前笔者已经说过,孩子天生并不具备天使的特征,当然也不会天生就是魔鬼。
要怪,只能责怪成年人为在为其树立的榜样方面,做得实在差劲。
"个人"≠"我"
萌芽论坛上的这次事件,之所以闹到如此地步,孩子们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