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坦诚的女大学生给人们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而严肃的问题,这便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分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卡¨卡/小+说-徃· ′追_最?鑫`彰.节*特别是一些所谓的政策性,常常照顾了“强者”,却忽视了“弱者”,这也是当今中国大学贫困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他们由于“出生”不好,在内地就业时,无论你成绩多好、表现多佳,还是拿过什么奖项,但只要一看你是边远省份的,就会一连串“不要!不要!不要!”为此,他们满怀希望地回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熟悉地区。可是当那些单位看着他们一张张金色的证书与奖状时,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们要不起,要不起!”偶尔也有要得起的,但却轮到我们的大学生自己要不起,因为进一家打破头都想挤进去的好单位,你没有当局长、书记的爸爸,你至少得送上千儿八百。如此种种,贫困大学生们就会发现,当他们满怀喜悦手揣毕业证书走出大学门后,自己却依旧是个赤条条的穷汉!
……你问我是谁,我也不知我是谁。
你问我到哪儿,我也不知我到哪儿。,w,z,s^k′b*o.o!k..¨c′o¨m/
于是,他们又一次漂泊在人生十字街头……
第14章:日进斗金的学府与举目无援的校族
1998年4月30日,一列特殊的火车从深圳出发,沿着新建成的京九线飞速向北,直驰祖国的心脏北京……
“到了,快到了!”在临近北京的时候,全车人顿时沸腾起来。当他们走出车站时,无数彩旗与喧天的锣鼓声使得站前的广场沉浸在一片欢庆之中。
“老兄,你们真够款的!”
“师弟,你们创下中国列车旅行史上一个奇迹!”
“那当然,要不我们怎么叫‘北大人’!”
“是啊,我们是儿独一无二的‘北大人’!”
这一天,中国和诸多外国新闻媒体都报道了有关一趟特殊列车的消息。原来这是在深圳和广州工作的600多名老北大生为参加北大百年大庆而特意包下的一辆“专列”。¢咸¢鱼¢墈¢书-蛧¨ ¨埂¨鑫^嶵,全`
北大人真牛!那几天,我一连听到好几位北京市民在评说有关此次“专列”时如此感叹。
北大人确实很牛,像这样包着专列去参加校庆,恐怕只有北大人才有这般气魄。其实,包括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都为北大人的这种气魄而自豪。因为北大人“包”之无愧,我想如果有一辆能载千人的“空中大客车”,北大人定会毫不犹豫地登机腾飞……
1998年5月初的那几天,中国教育史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热闹与喜庆,这就是北京大学的百年大庆。那几日,从共和国的主席到中央人民政府的总理,从第一代北大人的百岁老翁,到刚刚踏进未名湖畔的年少学子,都在为同一件事兴奋。不夸张地说,北大百年校庆的隆重程度是中国几千教育史前所未有,或许也是空前绝后的。如果孔圣人活着,肯定不亦乐乎。先不说国家元首携全体中国主要领导者亲自出席在人民大会堂的纪念集会,也不说世界著名百校校长云集一堂的盛典,我所关心的是另一点,那就是北大百年大庆时所收受的“红包”有多少!
这一颇为敏感的问题,在北大筹备校庆开始校方有关方面就公开明确原则:百年校庆不流俗,拒绝商业味。给许多单位和校友的一份《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指南》上,更加清楚地标明校庆的宗旨是“弘扬传统,繁荣学术,面向未来,促进发展”,力图把校庆办成一个“教育节”、“文化节”和“艺术节”。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北大的百年校庆确实办成了全中国的“教育节”、全中国的“文化节&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