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得天独厚的优势非旁人所及。′6?邀~墈,书!枉? ^已¢发?布?罪*薪+漳¢截~那么身处下岗“重灾区”的鞍山钢铁学院则可以让那些同为“无援的贫困校族”在思维上冲击一下了吧。
鞍山钢铁学院除了学校内部有限的一些岗位让贫困生们承担起来之外,校门外的所有勤工俭学岗几乎被社会上的下岗大军吃尽占光。怎么办?学院领导灵机一动,校区北边不是有块荒地一直闲置在哪儿!对,开荒种地。于是学院上下齐动员,很快开辟出了80多亩可种蔬菜作物的耕地。“种子和耕作经费由学校出,劳务和耕作管理由你们来……”校长一声令下,那些贫困生们学着当年的“南泥湾”精神,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举镐挥锄,施肥除草,无限情趣。春天,他们播下种子,秋天收获硕果,学校的食堂因此而增添了美味佳肴,贫困生们则用劳动的汗水换得了可喜的报酬……
有人会说,我们校园没有荒地可垦。
那就比比徐州煤炭建筑工程学校吧。/精*武^小-说^王? !追\醉\薪~彰\踕`
生活费从来就是贫困生们最大的一笔开支,每月150元以下的生活费可以统归为“贫困族”了。但学生们感到沉重的是,这150元一月的生活费又能解决多少饥荒呢?有限的钱,填不饱饥饿的肚子,贫困生们莫不痛苦于此。许多学校对此束手无策。但徐州煤炭建筑工程学校不这样。他们大举改革,把后勤管理人员精简下来,伙食部门不留一个闲人;食堂化整为零,由个人独立经营;学校不给食堂下拨一分钱,只管煤、电、水费;所有摊点、食堂的价格与利润、种类与质量,必须按照规定之内执行,超一罚十,损一扣百。如此一来,学生们真正成了上帝,经营者为了吸引众多每月生活费在100元左右的学生,便尽量压低成本、增加种类、提高质量。如今的校园内,你每月100元左右的钱,可以吃得不显寒酸,颇能自在;你如果花150元,则能吃好有余。不信,你可以到徐州煤炭建筑工程学校走一走,那100多种小炒、30多种主食,任你享用。如此低价美味,贫困生还求什么呢?
以上仅仅是一种借鉴。然而滴水之中可见太阳影子。校园是个小社会,一所万人的大学便会带来一个万人的小社会,他们依靠校园的万人在生存,甚至在致富。`n`e′w!t?i.a¨n,x_i-.^c*o′m!地处陕西咸阳的西藏民族学院,可以说是中国千所高校中最底层的学校,那儿的贫困程度触目惊心。但就是靠他们墙外那条马路繁荣起来的“十字街”,在当地十分闻名。每当夜幕临至,此处便灯红酒绿,热闹非凡。据学校的人讲,光这一条街,当地街道一年所得税收就达230多万!而西藏民族学院的院长说,他只要每年有其十分之一就可以使全校贫困生们基本“脱贫”。
为什么就在眼皮底下的肥水被别人截去了?这固然有地方上的问题,难道与学校本身缺乏开拓精神无关吗?
北大的一个“方正”可以打到美国去赚“洋钱”回来花,那么我们的“东大”、“西大”是否可以动些脑子挖掘自身的优势,弄点“土钱”给穷学生们添个菜、送件衣呢?
都有可能。只要我们真的努力了。
后记:
一次落泪的心理历程都说40岁以后的男子不易落泪,我想除了没有遇到伤心处外,再就是没有碰上值得同情与痛苦的事。过40岁的我,这一年却异常变得多泪,而且为的是一件原本与我毫不相干的事。1997年9月,当一位领导同志向我介绍中国高校的贫困生情况,并期望我能写一部反映这方面问题的作品时,我感觉自己的肩上一下沉了起来,倒并不是惧怕题材本身,而是觉得我无法抽出那么多时间,去完成一件工程浩大的“调查”,之后是提笔写成“报告”,且还必须具有打动人的“文学性”。但后来我还是接了。接下之后的第一次采访,我就直感到我无法放弃这一特殊使命了,因为它超出了我原本所能想象到的调查意义: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