璋留给太子的班底之一,开国勋臣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他还是皇亲国戚,更是军中将领,如今的大明朝,他的话同样也有一定的分量。
最主要的是,他乃是太子一派啊!
太子一派,支持皇孙的众人一听李景隆这般说道,便一个个对他投去鄙夷的目光,甚至还有被背叛的愤怒。
我们要是争不过燕王朱棣一派,那是我们人少,我们认输,但是如今你一个从前的铁杆太子党,如今倒头去支持敌对势力,你这是什么意思?
“如今皇孙殿下尚且年幼,虽然自小有陛下和太子教导,品行端正,但对于国本来说,还是太过于年轻,并且皇孙殿下没有经历过军事历练,没有军事历练,皇孙殿下如何知晓军国大事?”
“先秦之时,君子须学六艺,既要读圣人书,学前人历史,通晓算法,还需要学习礼法,骑射等等!如今皇孙殿下只是品行端正,只读书学习历史,还远远不够!”
“胡说!”
那方连忍不住了,直接斥责道:“李景隆,太子品行端正,乃是天下人都认可的圣贤之材,你说太子只知晓读书,这读书乃是学习经世济民之道,其中书也有军书,同样也有孙子兵法,你怎么说读书便是不够?”
“朱子大贤,虽然不曾领兵打仗,但是朱子通晓万卷书,你又如何知晓朱子不会带兵打仗?”
李景隆也不恼怒,反而像是智珠在握一般,类似某个和尚,只见他说道:“我没有说过这话,你可不要冤枉我老李,这些日子,我也曾读过一些书,我只知道,在春秋先秦之时,哪个读书人不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依你之见,至圣先师孔圣人,只要在家里读书,便能够周游列国,收弟子三千?那墨家的墨子,只要在家里闭门造车,便可以墨守成规?”
“你且看我大明如今,比之那先秦如何?那先秦之时,天下纷乱,诸侯成国,若尔等读书之人皆躲于书斋之中,则势必难以成为定国安邦之人,依你之见,整日读书,可能成就始皇帝之威风?”
“再比如前宋,完颜构的事情你们还不清楚吗?终日读书,读到最后,连皇帝都跟了元朝皇帝姓,而我大明如今天下,虽然内部安定,但是外部依旧强敌环伺,你且去读书,读个天下太平出来!还是你觉得,我大明会一直处于太平盛世?”
方连被李景隆说的哑口无言,指着他的鼻子,气得发抖,最终只找出他话语当中的漏洞,说道:“你,你竟然说我大明不是太平盛世?”
“我可没这么说!”
李景隆如今已经占据了高峰,好整以暇道:“我只是说如今漠北势力,海外强敌众多,我大明依旧需要将士,需要一位能够统领诸军,如同当今一样的圣贤!”
周围诸多大臣看着李景隆这般侃侃而谈,心中有些猜想,这李景隆是什么人他们还是知道的,虽然有将才,但是不够多,而且读书也没读什么书。
如今却能当堂对峙方连,可见在李景隆的身后,必定有一位高手在指点!
这人是谁?难道是当朝两位首辅,不好意思拉下脸面下场,才让这李景隆出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