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一片白茫茫的,这支几百人的送葬队伍踏着积雪,穿过骡马市大街、珠市口、前门大街、香厂,转到了陶然亭。.幻*想′姬+ ′毋¢错/内?容¢
大街上积雪渐渐融化,变得泥泞了,泥水溅到人们的鞋子和裤腿上,但他们浑然不觉,继续前行。
然而,当走进了陶然亭,却又是一片冰雪世界。积雪依然洁白。水面上结了冰,晶莹剔透。枝头掠过一群灰喜鹊,“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迎接新到的客人。
终于,那大红油漆描着金花的棺木被徐徐地放进了事先准备好的墓穴中,孙会长、管主编领头挥锹铲土掩埋,几个工人随后一起铲土。和尚连续念着佛经,摇着铜铃,直到黄土掩埋了整个棺木才停止。送葬的人还在坟前燃烧起一堆堆银色纸元宝和黄色的冥币。火焰烧了起来,火苗窜得老高,一会儿工夫,那些冥币便化为了片片轻薄的灰烬,随着寒风飘向了天际,飘向了远处的湖面。
在人群的尾部一群学生的队伍中,魏奚元也在其中,他穿着一件棕色呢大衣,神情凝重,左臂别着一袭黑纱,手里捧着一大把白色的百合花。
人们依次向亡者行礼告别。奚元缓缓地跟在最后,把这束清香美丽的百合花放在了姨奶奶的坟前。
他久久地站在坟前,心里说道:姨奶奶,你安心去吧!奚元是不会忘记你的。+h_t·x?s`w_.*n′e′t~这时,天色渐渐阴沉下来,空中又落下了朵朵雪花,并且越下越大。雪花回旋着、飞舞着,新坟很快被雪层层盖住,和那白茫茫的大地混成了一片。
附录(1)
我们为什么写赛金花
赛金花(原名赵彩云)是生活在中国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的一个传奇女子。她于1867年 生于安徽黟县,1936年死于北京。赛金花聪明美貌,富有幻想,热爱生命,不甘卑贱,一生坎坷,结局悲凉。
赛金花少女时代即沦为苏州“花船”上的歌妓,后被礼部侍郎、状元洪钧纳为小妾。从良后虽地位卑微,但因丈夫宠爱,也得到了学习的机会。洪钧出使欧洲四国三年,带她同往,她遂以公使夫人的身份出入于柏林社交界。她聪明好学,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可回国后,随着洪钧被参贬诬陷和过早病逝,她的命运也从此逆转而下:儿子夭亡,女儿及财产被夺,自己被逐出洪府。赛金花孤身一人,无路可走,只得重堕风尘。她先后辗转上海、天津和北京,以赛金花之名艳帜高扬。一时间达官贵人趋之若鹜,争相会见,成为一代名妓。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仓皇西逃,众多官员亦弃家逃难。-6,腰?墈_书?枉\ ^冕_废-跃?黩!侵略军烧杀淫掠,不可一世。赛金花因其旅德经历及能说德语,得以与联军沟通,并面见了联军总司令瓦德西。 在极其混乱的无政府状态下,联军滥杀无辜,她出于善良的本性和质朴的爱国意识,在为联军买粮、找妓女的同时,也敢于大胆指责联军滥杀无辜的暴行,从而保护了许多官员和百姓的性命。李鸿章来京议和期间,她又成功地劝说德国公使克林德夫人让步,推动了和局的进展。她的善行因此受到北京市民及一些官员的赞赏,以至有人称其为“护国娘娘”。然而,第二年慈禧及清廷上层回京后,不但不给她记功,反而怕“妓女救国”太丢颜面,便借故将她投入囹圄,押解回原籍。而黟县(当时属于徽州地区)及苏州家族皆不接纳,她只得到上海重操 旧业。但她已身心疲惫,倦如飞鸟,一心想找个可靠的人结婚,洗手不干妓女这一行。40多 岁时,赛金花与沪宁铁路稽查曹瑞忠相识,感情融洽,结为夫妇。不料曹体弱有病,半年后即因故去世。一年后,她结识了兴中会革命党人、国会议员魏斯炅,两情相悦。魏正式向她求婚,年近50岁的赛金花喜出望外,再次摘牌从良,与他正式结为夫妇,迁居北京。可是好景不长,1922年,魏突得急病不治而亡。魏之儿女不容她,她便毅然离开魏家,搬至北京天桥平民区居仁里,沦为贫民。此后十几年一直与女仆顾妈相依为命,靠社会救助为生,艰窘度日。1936年冬因贫病 交加而亡。北京市政府和报社、各届名人及百姓集资为她举办了丧事,葬于陶然亭公园并立碑纪念。
赛金花的一生,经历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民主共和国转变的大动乱、大变革时代。她的悲剧命运不仅极富传奇性,而且折射出中国近代史中最黑暗、最屈辱的那段历史,具